【博雅讲堂(第82讲)】陈琳副教授讲授人类学维度下的戏剧之美

发布时间:2023-04-24 作者:都奕君 摄影:赵丹 审核:刘清 发布:宋杰 浏览次数:236

4月20日晚,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陈琳副教授做客博雅讲堂第82讲,从人类学维度入手,阐释戏剧艺术的独特美感和艺术特色。讲堂由荟萃学院、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主办,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人文素养班等全校生百余人听取讲座

“请大家与身边的同伴目光注视一分钟,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有趣的行为实验一下子激发了在场观众的热情。从简单的互动入手,陈琳副教授引出戏剧独有的审美体验:当观众观看电影时,他们感受到的是单方面的解读与接受,而当下产生的戏剧表演所带给人的剧场经验则是转瞬即逝,以独一无二的美感形成“奢侈”的记忆体验,这也是戏剧与造型艺术的区别所在。

陈琳副教授讲述讲授人类学维度下的戏剧之美

戏剧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布各种文化和文明。在列夫·托尔斯泰看来,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并非什么永远存在和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在晚上的那短短的几个钟头里不断生长、不断发生着的东西。陈琳指出,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作为时间的艺术指向“另一时间”和“当下”,而作为空间的艺术指向解读的世界、在场的世界。从古希腊戏剧开始,陈琳分别对德国戏剧、英国戏剧和俄罗斯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德国市民观剧不仅为了娱乐,更是有一个强大的启蒙传统,戏剧通过社会介入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因而更具直面人生的沉重与严肃,英国戏剧更多地具有极强的娱乐传统,风趣幽默,形成独具特色的英国气质,而俄罗斯戏剧则继承了苍茫悲悯的民族气质。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承接古希腊戏剧精神的戏剧对人类共同体的作用可以概括为“selbst-bildung(自我陶养)”和抚慰人心。

讲座现场 

从人类学角度进一步深入,陈琳指出,产生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戏剧深刻体现出人类的命运问题,如在《Orestie》中便将英雄放置于极为痛苦的矛盾境地,对人类命运-幸福脆弱性进行深刻洞察。讲座最后,陈琳表示:人类从自我意识确定时起,便有了脚本设置与表演的意识有了自我观照与面向他者和自我的表演。戏剧迷人的魅力在于洞穿了人类命运与幸福的脆弱性与偶然性,以最为活泼的艺术形式,展现最为深沉的艺术气质,探寻人类的终极意义,最终抵达永恒的境界。

在互动环节,就中西戏剧差异、戏剧创作的矛盾与和谐等问题,陈琳与现场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张璐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璐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陈琳老师的讲述娓娓道来,潜移默化地向在场观众传递愉悦的审美感受。她希望在场的学生们能从陈琳老师的讲座出发,走近戏剧,品味戏剧,沉浸式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主讲人介绍:陈琳,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副教授未来计划学者青岛市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学、艺术哲学、生态美育、耕读教育、莱布尼茨研究。创建山青育园-未来花园主持国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和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子项目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Baidu
sogou